方志,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包含了一个城市的所有,自然、建置、经济、文化、政治、人物、风情、民俗等,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与命运,文化与灵魂。
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选址安徽省铜陵市大通古镇,将充分打造具有长江文化特色的方志馆,展示长江自然与文化,提升铜陵城市形象。
大通,古名澜溪,有“长江在这里拐弯,大海在这里回头”的自然奇观。这里是长江受到海潮影响的终点,大通水文观测站测量的数据是准确反映长江实际水文的数据,是被联合国唯一认可存档的长江流域的水文资料。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江心小镇,它有将近2600 年的文明史。长江方志馆落户大通,既是历史的选择,更是自然的选择。
长江学的世界中心
长江在中国的历史、生态、文化和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孕育出了辉煌的人类文明,沉淀下了海量的史志资料,这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将有关长江的学术研究推向国际,并将拥有国家资源支持的长江方志馆打造成全球长江学的研究中心,是我们为这个项目定下的宏伟目标。
长江及长江流域图 (图片源自网络)
纵观世界及历史,因为某个研究机构或者文化设施的成功运作而推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案例并不少见。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在1997 年正式落成启用,它是工业城毕尔巴鄂(Bilbao)整个都市更新计划中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一环。博物馆活化了当地的经济(巴斯克省的工业产品净值因此长大了五倍这多),也为该市盈率带来新生,毕尔巴鄂一夜间成为欧洲家喻户晓之城、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开创了博物馆引领城市发展的先河,成为一个世界級的案例。古根海姆博物馆在毕尔巴鄂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图片源自网络)
皖南旅游聚集区的重要节点
大通镇的大士阁素有“九华山头天门”的称号,各地信徒礼佛九华必经此地。今天,从九华山机场和铜陵高铁站去往九华山、太平湖、黄山景区的高速公路均途径大通古镇。我们要借此机遇,将长江方志馆的文化和旅游服务做大做强,使之成为访客进入九华山的必到之处,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成为“旅游文化头天门”。
千年古铜都的崭新文化地标
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
“起舞”雕塑(图片源于网络)
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落户大通对铜陵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将秉承铜陵的历史特色,强化铜陵“古铜都”的文化记忆,凸显其文化面貌,在人文内涵、精神层面体现其价值。同时作为铜陵市的灵魂,倡导城市文化精神,成为铜陵城市文化旅游名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城市发展。
建築概念及体量生成
水、準也。準、平也。
——《说文解字》
設計以翻转传统地标摩天楼的方式,将平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打造超长水平摩天楼,并以“水”体现长江主题,以“平”昭示场所精神,以“静”衬托文化气质。
体量生成
鸟瞰图
水是我们组织建築重要元素。通过一条由北往南穿越整个基地的环形水系,场地各部分被联系成有机整体。不同组团的建築像是长江沿岸形成的大小各异的文明聚集区生长在水系周边。主体建築长江方志馆位于基地西南侧。
总平面图
主体建築长江方志馆位于基地西南侧,由四部分组成:主展览空间、公共服务空间、仓储空间和辅助空间。我们将展览空间和仓储空间做成3个条形建築,并列布置,好似汉字“水”的古体字。仓储部分的馆藏珍品是该馆的核心部分,我们将其置于这3条建築的中心,展览空间被分成东、西两条,分列在仓储空间两侧,方便仓储对两侧的展览提供支持。公共服务空间和辅助空间被打散分布在建築之中。
长江文化厅置于西侧展览建築中,由首层的门厅和地情展示厅架空起来,成为一个接近200米长的悬浮体。从铜都大道看来这将是一道极其醒目的江景画轴。
为了提升长江方志馆的影响力,成为长江学的世界中心,我们在东侧地块内增加了学术研究室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同时配备了专家公寓和艺术家村。在地块北侧,我们增加了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坊区和商業街,为该项目的功能拓展和商業运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新增的还有节庆广场、音乐草坪和亲水泊岸等,为城市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资源。
設計目标
設計拟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综合性和智能化为一体的全新一代体验型国际展馆,以跨界、生态、智能为特色。
01
学术展馆
打造高规格的“长江学”学术专业空间,可组织“大師作品展”、“专业演讲/讲座”,承办专业的“长江学世界论坛”等,提升展馆的学术氛围,打造一个长江学的交流新阵地。
02
城市客廳
采用开放式設計,预留展馆运营功能空间。除了具备规划公示、临时展区外,还可承办文化艺术展、新品发布等,以馆养馆的同时,也提高展馆人气,打造一座接地气聚人气老百姓点赞的展馆。
03
生态展馆
打破“规划馆= 黑匣子”的传统思维,保留部分玻璃幕墙,引入室外风景,打造一座看得见风景的规划馆。
04
智能趣味展馆
让“互联网+”与展馆进行深度融合,创新植入“二维码”、“智能导览”等技术,引入最前沿化的科技技术手段,使全馆智能化运营与管理。将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运用在展馆的体验、运营、行政管理,甚至与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的联动。
立面分析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的窗户,我们了解到可以采用穿孔垂直方式来代替传统的水平悬挂或者百叶幕墙。如此一来,建築立面的外观更加坚实,根据照明情况它可以变得十分通透,能够透出建築内部的特征。另一方面,场景空间的视线依旧十分清晰,因为当幕墙的开放在视野及正确的位置时,幕墙就像过滤器一样不会阻碍视线。
接近200米长的悬浮展廳宁静、大气,表面覆盖的金属幕墙构件由不同开启程度的标准单元构成,它们以一定方式进行组合之后,建築表面可以呈现出犹如波浪般的迷人效果,宛如一条漂浮的银河。这些金属构件的开启程度可以根据日照、气温、季节的变化,或者图形設計的需要而产生变化,因此建築表面形成的纹理可以优雅地发生渐变,实现建築节能和立面造型变幻。这俨然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流水一般的建築,颇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优美意境。随机开启的金属幕墙好似皖南民居中的花格窗,让室外景观呈现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幽静与趣味。
结构分析
建築结构采用两种型式的组合。展廳部分柱网跨度达到20米甚至更多,悬挑跨度在10 米左右,拟采用钢结构,以形成大跨度的自由空间灵活布展;其余部分柱网跨度9米左右,分布较均匀,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简洁清晰、施工方便、造价低。
超长展馆的首层架空结构設計,使建築两侧的地面景观前后贯通,与毛泽东笔下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有异曲同工之妙。站在这里望向脚下的景观和远处的水面,仿佛会进入李白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妙意境。
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落户大通对铜陵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希望它成为世界級的长江学研究中心,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和千年古铜都的崭新文化地标,成为铜陵城市文化旅游名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是铜陵的长江馆,更是世界的长江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