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FIRE之后,80后彭先生决定带着妻儿回到老家,与父母一同生活。因此,对这处位于启东乡下的老宅进行翻修,变成迫在眉睫的事情。改造后的新彭宅,需要同时容纳两代人迥异的生活习惯,使乡村与城市生活方式在此水乳交融,并且泾渭分明。
▽嘿© 朱清言
启东的乡建规定较为严格,要求彭宅必须在原轮廓线内完成翻新(基底面积90平米),外观效果也应当与原始“火柴盒”相吻合。待翻新的老宅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栋标准的农村楼房,这种简易标准的农村楼房也由于其经济性,影响了那个年代大江南北的乡村风貌。
▽建于80年代的老宅©立木
这是一个颇具挑战的设计,既不是城里人的附庸风雅,也不只是农村人的现代改善,而是需要在一个充满限制的框架内,完成一个让城乡三代人感到舒适的日常空间。
▽区位关系©立木
▽背靠渔港© 朱清言
▽顶视影像© 朱清言
基地位于村庄尽端,背靠高铁与公路,车辆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因此彭宅面向公路和铁路的东侧与北侧都几乎没有开窗,使它如同一座碉堡,顽强地抵抗着滚滚而来的城镇化浪潮。彭宅可开启的窗户都位于面向村子的西侧与南侧,为避免可能导致无限期停工的村民举报,建筑没有任何超出基底轮廓的出挑。彭宅谨慎小心地与这片熟悉又陌生的田野对话,仿佛一个试图归来的旅人。
▽菜地与新彭宅© 朱清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