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谈中西方文化与室内设计
摘要: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数以百万计的人陆续从农村来到城市和市郊,由此兴起的建房热使得具有异国情调的居住区大量涌现。房地产业的这种发展再次展示了一项推动中国经济繁荣的技术:"复制"。例如现今热门的欧式古典风格、美式乡村风格、地中海风格、西班牙风格......姑且不论这些五花八门的室内设计风格怎样,光是名字,就表现出一种照搬国外室内设计风格的“拿来主义”。 关键词:拿来主义 伪拿来主义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生活方式 一、关于"拿来主义" (一) “拿来主义”的起源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二) “拿来主义”的定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施行“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关键在于如何要从西方文化中发现适合我们的设计的有利因素,实现设计的新的跨越,而非硬生生地去复制西方文化。 二、西方文化之"拿来主义" (一) 西方文化对室内设计的文化定位 西方文化把室内设计文化总体定位为“科学的理性思维”。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其在建筑领域到室内设计领域皆注重功能性的特征。观之西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大体上都是冷冰冰的石料建筑与钢筋混凝土建筑,室内的空间设计,多给人一种冷峻理智的感觉。从西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室内环境足可见西方的科学理性的精神主导的室内设计。 (二) 西方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西方的文明起源是两希文化(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古希腊人信奉“人本精神”,古希腊艺术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但它那巨大的艺术魅力一直历久不衰,其奥秘就在于它那优美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人本精神的结合。故其建筑及室内的空间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即为数理的和谐与人本精神,如:巴台农神庙。再者,由于西方基督教影响深远,所以西方的建筑文明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基督教的教堂建筑,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风格的建筑样式。西方文化对于世界建筑与室内设计文明影响最深的就是现代主义,表现在现代建筑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以米斯凡德罗德“少即是多”的理论指导的建筑不注重装饰,一切从建筑的功能性出发,功能性是第一位。和以米斯凡德罗维代表的现代主义在室内设计上力求其简洁,不注重装饰,简单无奇的布局,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 (三) 国内室内设计对西方的“拿来主义” 然而,现今国内室内设计领域流行的欧式古典风格、美式乡村风格、地中海风格、西班牙风格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室内设计风格,暂且不论其设计怎样,光是名字,就足以窥见一种照搬国外室内设计风格(特别是西方)的“拿来主义”作风。 就拿现今盛行的“地中海风格”为例,诗中描绘的地中海是这样“那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那里逶迤着蓝色的海岸线,金色的沙滩/每一块乳白色的岩石都仿佛蕴藏着一段悠远的传说/那里终年浸浴在灿烂的阳光里/一栋建筑物大口吐纳着浪漫/一扇门窗仿佛透露着神秘气息亟待被解读……”建筑业有句行话:风景越美的地方,建筑风格越趋于简单。同样,在地中海,当窗前就是“看得见的风景”,那么,“地中海”的室内家装风格则是趋向于返璞归真的。众多通透的回廊,简朴的红瓦白墙,手工漆的内墙面,铁艺,陶砖,马赛克的拼贴等,无一不在传达着一个信息:“她天生丽质,所以无须矫饰”。地中海当地居民从建筑格局到室内布置都富有浓郁的地中海风情和地域特征。"自由、自然、浪漫、休闲"是地中海居民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向往。但是,地中海当地的朴拙自由的室内装饰风格竟被国内某些房地产开发商生搬硬套的复制到国内,这无异于鲁迅先生当年批判的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难道把自家的屋顶涂成大红色、把房间装上铁艺栏杆、铺上陶砖和马赛克,就可美其名曰“地中海风格”了?很多情况下,普通消费者对于天、地、墙的装修会花费掉不少钱,而其中很多诸如“地中海风格”的装修出来的效果带有十分明显的、过分的张扬欲及表现欲,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房子是给自己用的。醒醒吧,这样做法只是复制了别人的生活空间,却无法体验到生活在地中海附近的居民的悠闲的生活状态。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伪拿来主义"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文化定位 中国文化的精髓主要体现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文化”,建筑结构以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的室内空间为主。根据传统定义,中国儒道并举思想代表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寻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的传统儒道文化形成了中国室内设计注重其阶级性、和谐性和隐喻性的特征。 (二) 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1、中国的室内设计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其阶级性。 儒家思想标举的是“礼孝”,这基本上局限了中国的室内设计要体现“君权”“父权”,室内空间结构一般表现君权和父权的“中堂”,左右各一厢房,两厢房与中堂相隔并开有两门相通。室内空间的空间布置,同样体现为迎门为主人和为最尊贵的人坐的方桌组合,两边各一排座位,依次排开。从这样典型的室内“中堂”的空间布置,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阶级意识。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人物形象的雕琢内容多表现“礼孝”的内容,明确中堂客厅与厢房、侧房的地位。 2、道家思想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影响。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特别注重环境的和谐性,从其材料上看,表现的就是温和的材料质感,温润而又内涵。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室内设计,并不局限于个体空间的局限性,而是一个与周围所营造出的环境的共融性,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和谐境界。运用大量隐喻性物件,营造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空间,表现民众趋吉避凶的心理慰籍。最为典型的就是在中堂两边各设置一瓶一镜,一般东瓶西镜,取意一生平平(瓶)静静(镜)。再就是门窗上大量及图案的应用,万字纹、牡丹纹等,寓情于物,营造了一个“人”的空间气氛。 3、受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影响。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空间的和谐性,从个体空间环境而言,受风水理论的影响来安排室内物品的摆放,进而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空间氛围。 国内室内设计的“伪拿来主义”现象。鲁迅早期曾以为要少看中国书,或者不看中国书。怎么后来又主张“拿来主义”了呢?那是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在当时,很多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要求冲破旧文化的桎梏向前迈进的时候,顽固派却涌出来大肆宣扬“国粹”的美妙,一定要大家仍唱老调子。本国独有的东西是否一定好?说是保存“国粹”,实际是在反对革新,妄图保古、复古。他说:“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现今,妄图“一味复古”的顽固派倒是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拿来的“洋务派”,他们不去仔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博大精深,转而去生搬硬套西方文化的程式,讽刺的是,他们貌似响应了鲁迅提出来的“拿来主义”的口号,却没能透彻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意义。二十多年前,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长帕金森先生曾对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说:“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太可珍贵了,不能允许它们被西方传来的那些虚伪的肤浅的标准和概念的洪水淹没。我确信你们遭遇了这种威胁,你们需要用你们的全部智慧、决心和洞察力去抵抗它”。这是一个中肯的评价,因为西方人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在批评的“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建筑艺术如今正在中国到处流行。如果说几乎悉数由外国人设计的上海陆家嘴建筑群的整体风格相对代表着“过去”的外滩应该定位于“现代”的话,那么将来的北外滩和东外滩的整体风格不应该简单地在“现代”的前面加上“更加”。今天,中国的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都太缺少“中国性”,呈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伪拿来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的趋势,然而,我认为,“更中国”比“更国际”和“更现代”显得更加重要,可以预见的是,非本民族、地域和历史人文的现代主义必然会面临审美危机。 四、"拿来主义"的启示及其现实意义 (一)“拿来主义”对室内设计领域的启示 1、“占有” 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既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同样的,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领域,允许首先“占有”西方文化的进步与精华之处,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吸收”,而是冷静客观的对其分析综合。 2、“挑选” 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把旧的遗产区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对人民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使之有益于人民的身体健康;一部分是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则要一分为二,正确地吸取、使用它的有用的方面,而清除其有害的毒素;还有一部分是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要加以“毁灭”……总之,是要在“拿来”之后,再根据无产阶级的利益,进行细致的鉴别,严格的挑选,简言之,就是在进行设计时,既要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又要有选择的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创新 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都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新文艺的创造,为了推陈出新。但是,要想很好地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因此鲁迅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先见之明地为如今设计的发展方向道出了总的原则“创新”,试想,哪一份优秀的设计不是经过一系列的吸收、利用、创造的过程进而演化为优秀作品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这并非说人的体力有多么强大,而是指人的思想潜力是无限的,创造能力是无穷的。思想解放、开风气之先,就能后来居上、引领时代;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难免不进则退、被动落伍。”这句话深入浅出的指出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设计领域尤为明显。 (二)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六个相对“兴盛”的时代:周、秦、唐、宋、明、清,其后在近代的一度衰落是因为西方殖民文化的东进,导致“礼失求诸洋”。饱受殖民主义之痛的中国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尽管西方文化中确实有不少优秀的东西。不算少数的同胞们走过了一条从“尊夏卑夷”到崇洋媚外的历史道路。在上海的外滩地区一共有五十二座殖民时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一方面是建筑艺术的文物,述说着大约在上个世纪初至三十年代的三十年左右的一段时期内西方设计师们在远东的不朽创作;另一方面也如同难以抹去的伤痕,记录着那一段被外族人和他们的文化奴役的辛酸日子。西方文化之于中国,从正面讲它带来了新的文明、新的艺术和新的技术,让人们看到了比封建社会体系更加进步的一面。与之同时,也严重地阻断了中国人在艺术上的本能创造,长时期的文化屈从和被动认同导致了民族艺术观的一个历史断层的产生。在欧洲旅游观光,我们有理由为欧洲几乎所有的城市和乡镇的美轮美奂而叹服。有人甚至感叹“把欧洲的美丽分一点给我们吧”!历经若干个完整的艺术风格时代的欧洲,以那来源于也本属于她的艺术风格让人们感受到西方艺术观中那种丰饶、华美、富丽、阳光、和谐与大气。中国的城市今天心甘情愿地把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这块最大的艺术蛋糕拱手让给了许多西方人和他们的崇拜者,让他们在东方古国和东方大国的土地上痛快地献演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且愈演愈烈的文化殖民。为什么国人在以非凡的大度敞开胸怀迎接来自西方文化和艺术形式、施行错误的“伪拿来主义”的时候,却没有思考过中国几千年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其博大精深对设计领域的意义难道是形同虚设?所以,“创新必须择旧”──在进行任何设计时,择取中国的和外国(特别是西方的)的文化是必要的,正确的施行“拿来主义”,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占有”、“挑选”、“创新”更是很必要的。 五、总结 总而言之,室内设计其实是在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它通常反映个人的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而且室内设计应该表现的是舒适、自然,应该追求情趣高雅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堆砌华丽的材料和露富的场所。优秀的室内设计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还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审美水平,展现着一个民族的传统和悠久的文化魅力。因此,我们在做设计时,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全盘吸收西方文化,而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有所创新,对西方文化有选择的吸收与利用,即施行“拿来主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创新之路。
主要参考书目: 《且介亭杂文》鲁迅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35 《明清室内陈设》朱家 编 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4 《中国厅堂·江南篇》 陈从周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1998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质” 郭黛 著 《建筑史研究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6 “书法与环境艺术” 梁世英 著
《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6 《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6 《室内陈设设计》 高祥生 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 2004 《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杨冬江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 2002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特稿②)》 马宏伟著 2007年10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