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疃村柿园民宿
项目位于中国山东省威海市王家疃村,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小村庄。一方面村庄原始格局完好,传统风貌明显,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的衰败,人口的迁出,大量房屋闲置,活力不足。
在保留乡村风貌和地域特色的前提下,提升生活环境质量,拉动乡村产业,激活乡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能满足人民精致生活的需要是本项目试图讨论的命题。作为設計师,也许只能通过設計的手段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築概览
設計团队在王家疃村完成的其他3组建築一样,“柿园”也是一个民居改造项目。在設計师接手之前,村里已经请人开始改造,而且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工程,但因为缺乏設計,且效果粗泛,没有达到业主的期望。
认识场地
认识场地是設計的开始。中国古人称之为“相地”。設計师发现要改造的两个院落离道路较远,且院落与道路之间有二十多米的空地,场地中有大量的果树;两个院落中间有一条直通后山的甬道;后山植物茂密,有柿子树和楸树等高大乔木;临近建築的位置有一小块农民清理出啦的空地,用于堆放杂物。
▼客房前具有东方色彩的庭院
原有建築为典型的胶东民居:合院形式,但不是标准四合院,一层,只有正房和厢房;深灰色的挂瓦,毛石砌筑的墙体,厚重而华丽。設計师特别喜欢传统砌石工艺带来的手工美感。它与当下粗制乱造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乡愁”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精致生活的遐想。
▼保留原有民居,并将其改造为客房,新建茶亭增加了空间的层次
树,山和石成为场地中建築之外的重要元素,甚至是更吸引建築师的元素。山是背景,树是前景和重要的景观元素,而石头,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的中介,在建造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柿园标志
北方野园
設計希望创造一种北方乡村的“野园”气息。野是指有乡野气息,不是野外;园,不是院,它要有設計,有一定的“文人气息”。因此,相地过程中发现的树,山和石就变得尤为重要,它们都将在新的空间中被“赏玩”,成为园中的主要造景。
▼凉亭、树木,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画面感
改造中,着重保留了场地中的树木。树木成为設計的起点,最初的設計,新加的建築(民宿的公共配套,包括餐饮空间和后勤服务)避让树木,进而环绕树木形成一个个独立又串联的院落。房、院、人、树之间形成一种正负、看与被看的关系。
▼场地中树木被保留下来,与新建水池形成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
但遗憾的是,因为土地产权问题,最初的方案无法落地;新建築被迫简化,以景观构筑物——亭的方式出现。
▼最初方案
▼落地方案
“无水不成园”,水可以为空间带来灵气,也可以有效改善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但北方的冬季寒冷,水景观的处理变得是个难题。柿园的水景是一片浅水池,大约30cm深,用金属板围边,夏天它是一面静水池,冬天可以放空,铺上沙子变身游戏场地。水景中的树是场地中原有的,水池在这里被掏空,形成两个圆洞,树木从其间伸出,互不干扰,又彼此成就对方。
▼由传统建造工艺垒石形成的围墙和现代感的净水池在一起,相映成趣
亭子是設計中新增建的内容,两个,分别位于水池的两端,它们为居住者提供了半户外的使用空间,同时也成为空间中的对景和控制点。亭子并没有简单的套用传统官式形制,而力求当代性和地域性。单坡顶,传统垒石工艺的基座配以木格栅中轴的窗扇,没有古的形式,但有乡野味道。
▼夜色下的亭子和庭院
▼茶亭,柿园中半室外的休憩空间
院墙的处理也采用地域传统工艺,垒石和木栅栏。新垒石和老民居墙体的老垒石,以及原来院墙的虎皮石(垒石加水泥勾缝做法)形成了一种传统工艺的时空对话。
▼虎皮石墙
建築背后的山脚下的空地也被整理出来,成为民宿的后院:草地、楸树和秋千,私密、惬意。
▼柿园后山
新老对话:乡村生活的当代体现
空间梳理:场地内保留有原始石砌民居两栋,为近年居民自发新建,比村内传统建築空间更大,空间布局符合村民自住的格局,建築师从民宿运营的角度对空间布局及流线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原有的两栋建築划分为四个独立的民宿套间,每套套间内均设一个大床及加床,能够满足“亲子民宿”的功能定位。
▼保留原建築外立面,在入口处利用钢构件形成灰空间
建築师并没有刻意保留原有民居灶台、火炕等元素;相反,强化了民宿的公共活动空间,增大了起居室(客廳)的面积,增加了独立的卫生间,并将起居室与休息空间巧妙串联。原有民居外观被完整保留,仅仅在入口增加钢制雨棚及休息座椅,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场景空间环境設計在强调舒适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新旧对比和乡土性。总体空间材质以白色的拉毛墙面,灰色水磨石地面,及橡木家俱为主,简单、舒适的场景空间空间与古朴的外部环境形成反差。
▼从客廳看臥室
在软装陈设上,設計师选取柿子红作为主要色彩基调,呼应了“柿园”的项目主题,红色作为民间喜爱的颜色也带有吉祥、喜庆的意味,为原本素雅的空间带来跳跃的气氛。在住宅空间俱的选择上,設計师在当地收集了大量的本土旧家俱,例如旧桌椅、板凳、顶箱柜、及针车等物件,运用到空间布置中,增加了民宿空间与本土文化的连接,体现了“乡土民宿”的主题定位。
▼柿子红作为主要色彩基调,呼应了“柿园”的项目主题
结语
好的民宿是人文、空间、和服务交织的场所,需要因地制宜,体现当地文化和乡野生活,但是在提供“乡愁”的同时又要求舒适的居住环境,优质的住宿服务。“柿园”作为当地政府为主导的民宿试点,为当地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从“我要什么,我就怎么做”的建设态度,改变为“你要什么,我要怎么做”,这是在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变;
▼庭院夜景
在项目建成后引来了不少人来王家疃流转破损农舍进行修复和改造作为自住或经营用途,为王家疃村带来了新的居民。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曾经破败的农舍正在被一间间修复,曾经破败的乡村正逐步重新展现生机。
▼平面图
项目名称:柿园
地点: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
业主: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政府
設計机构:三文(北京)建築設計咨询有限公司
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築面积:480平方米
主持建築师:何崴
設計团队:陈龙、张皎洁、桑婉晨、李强、吴礼均
合作单位:北京华巨建築规划設計院有限公司
摄影师:金伟琦】】
02
苏家原舍
苏家原舍位于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白鹭湖畔。白鹭湖四面环山,北岸密林环布,南岸满山翠竹。江宁地区多样的地貌是乡村空间塑造的重要基础,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盆地类型丰富,既有江南水乡特征,又有山地丘陵风貌。
从苏家狭窄的入口进入,沿缓坡下行,路过村中心,村中有三十余户村民,规划选择一些废弃的公房和民宅布置了文创店、茶社、甜品店、餐廳、咖啡书屋等小型服务业态。
接着一直往里走,水面逐渐开阔,路边逐渐出现一面湖水,即白鹭湖,湖面水位很高,水面几乎与道路相平,四周青山围绕,显得尤其平静,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面。
行至最深处,左手出现一道破旧的半高红砖围墙,居中一道铁门掩映着。推门进入,上一串台阶,是一个单层三合院,一组废弃的老砖木结构房屋。房屋右后方是一栋二层坡顶半现代的房屋,立面有外廊和花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風格。二层楼再往右后方,是一个小院,有一排一层木结构辅房,端头是一个倒塌的石头房子。
原舍平湖便是利用白鹭湖畔最深处这一组临湖的废弃公房改造而成。房屋前湖后岗,面朝湖水,背靠绿林。
改造策略可总结为“四原”方针:即保持“原址、原尺度、原地貌、原材质”,进行重建。
西侧原来红砖侧院保留,重建一组带院子的套房;正房部分改为接待厅,坡屋顶厢房前增加一组白色平屋顶房间;正房后方新建一栋二层白色坡屋顶客房,一楼餐廳厨房,二楼客房。客廳后原有二层住宅空间保留,改造为客房;二层东侧原有辅助房屋原样修复,改造出4间套房。
进入原舍,首先是主入口部分:将原来主入口调整至西侧,原来面对湖水的入口则留作适宜停留休息的内部景观空间,这个位置后来增加了游泳池。
再进去正对接待厅:入口加入庭院要素,进小院,再进大院,接待是原址正房,拆除后改造为一层钢结构的接待兼客廳,客廳面南临湖,背面是台地小丘陵,所以北面相对做实体化处理,其余三面尽量通透,能看到四周景色。
两侧厢房:客廳前两侧厢房保留下来,改造为两间客房,每间约40平米,做成小套间,屋顶更换青瓦,加了保温层,内部沿用以往的木结构屋架。厢房往前各自再加一段一层平屋顶建築,作为两间临湖客房,面积户型与厢房相似。
这样就保留了原来合院的正房厢房格局,并且强化空间围合,地面对湖面跌落处理,保持客廳能看到更多湖面。围合部分保留了两颗原有柏树,另外增加了一个小型泳池。泳池对于城市近郊民宿尤其重要,一是可以增加夏天暑假的对小孩的吸引力,另一是住店客人中家庭和团建占比很大,泳池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和活动的设施。
客廳这组前院建築后方是后院,后院保留了一栋二层砖混结构旧房屋,只是简单修复改造,对屋顶进行了翻新,对窗户调整了位置大小,以适应居住需求,一楼做两间员工宿舍和布草办公,二楼改出两个套间。后院另外新建了一栋二层客房,一层是整个民宿的厨房和餐廳,二层是标间客房,面积较小较紧凑,利用空间高度做了5间带局部夹层的家庭房。
再往后院东侧,是一组库房围合的小院,同样的改造原则,原址改造了四套客房。風格保持传统的坡屋顶木结构建築。这样布局最后出现了三组院落,提供了较多的景观和活动场地。
原舍平湖开业后迅速成为南京最受欢迎的民宿,入住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国最受欢迎民宿金奖等奖励。成功背后是乡伴有系统而专业的运营,一方面設計营造的空间和氛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为稀缺的不同于传统标准酒店的高端民宿,因其亲切的家庭氛围和优美的环境,成为年轻人新的打卡地。
建築师:周凌工作室/南京大学建築与城市规划学院
地址:西毗苏村,江宁区,南京市,江苏省,中国
主创建築师:周凌
建築設計:张莹,吴仕佳,殷奕,拓展,宋富敏,张豪杰,谢星宇
场景空间設計:周凌,董天殊,李扬
摄影师:侯博文
01 一站式服务
02 图书智取
03 关注我们
乡村振兴一站式服务
李老师:13810405487(可复制)
来源:gooood谷德設計网,ArchDaily,新微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