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设计公司的本质是生产新认知?
什么是专业?
为什么专业是最重要的?
怎么样才能提升公司的专业水平?
为什么品牌和管理不如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为什么你参加再多的大师分享也成不了大师,该如何做?
改革开放前温州非常的贫穷落后,但是随着改革温州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明星地区。
那么问题来了?
改革前和温州一样穷、国有企业少、政府干预不多的地区,中国还有很多,可为什么这些地区没有像温州一样发展起来?
经济学家李子旸对此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回答他说:
温州由于农业条件差,所以温州人有外出经商的传统。就连计划经济时期,温州人也想尽各种办法到各地去做点儿买卖。虽然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商小贩,弹棉花、鸡毛换糖、摆地摊、小修理等等。但那也是正宗的市场交易。
即使当时温州商人穷,有很多文盲,普通话也说不好,但他们却真正的掌握了很多市场经济自由交易的知识。
相比之下,中国其他地方的人包括官员对此倒是非常无知。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前,温州虽然贫瘠不堪,但已经储备了足够多的市场经济的知识。改革开放以后,这种优势马上有了用武之地,温州人头脑中的市场经济知识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
相反,一些原来国企密集,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东北,改革开放之初,基础设施远好于温州地区,有巨型的工厂、密集的铁路网、大量熟练工人、完善的教育体系。但实际上,正因为国企比重越大,该地区的计划经济度程度就越高,于是这个地区的市场知识越匮乏,市场观念越落后。
所以改革开发之后,拥有市场经济知识的温州迅速的致富,而直到今天东北的市场化程度都非常低。
假如我们把温州人这个群体,想象成一个存储信息的优盘,那么这个群体之所以不同,之所以在改革中有竞争力,就是因为这个群体中存储着别的群体所没有的知识:“市场经济的知识”。
那么公司呢?公司也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也可以被想象成一个存储知识的优盘,那么公司的竞争力是否也来自于:这个群体中存储着别的群体所没有的知识?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们评价任何一家公司的好坏时,都可以使用这样的一个标准:公司组织内所存储的,有利于公司生存发展的知识的多寡,决定了这家公司的生存状况。
既然评价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使用这条标准,那么设计公司也不例外。
所以公司组织内所存储的,有利于公司生存发展的,知识的总和,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专业。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3 所以,作为一家公司:
你的公司存有多少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知识?你有多专业?
你的“优盘”中的知识,哪些是你知道,而别的公司不知道的?
哪些事情是你能做到,而别的公司做不到?
哪些知识是别的公司虽然也懂,但你却知道更好的?
于是我们说:设计公司的本质是生产新认知。
因为新的认知带来更多信息不对称和知识落差,所以才能形成专业,形成知识的势能。
我个人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两种:
硬知识
软知识
硬知识是经过人的‘理性’整顿过的认知,硬知识非常接近我们说的陈述型的知识。
如:科学公式、产品配方、实验过程,等等。
硬知识的特点是能够清楚的陈述,不会因人而异,比方说,无论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方法正确,测量出的光速一定都是一样的。一个数学公式对美国人有效对中国人一定也成立。
而软知识是经过人的“感性”系统整顿过的知识,其输出的结果往往是非陈述性的知识。
如,搏击技能、艺术技巧、熟能生巧的应用。
软知识的特点是不能通过书面和语言来传递,完全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隐形技巧。比如,厨艺大师的火候,军事家对战场的指挥艺术,艺术家带给我们的情感冲击。 这些软知识的复制性不高,在一个场景里有效,换一个条件可能就适得其反。
(了解陈述性知识和非陈述性知识可阅读文章《)
一般而言公司中这两种知识都有,但设计公司内存储的软知识更多,而感性的软知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更多的被称之为“才华”,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说,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民间艺人很有“才华”的原因。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