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独立思考,可特么什么是“独立思考”?
好吧,我们先说说独立,我认为独立指的是:不依附于它物。
那么什么是它物?权贵,金钱,群体,这些都属于它物,这个很好理解。
可是他人给你的思想模型,你自己的心智模型,是不是它物呢?如果是它物,那么别人给你的价值观呢?书本或父母或教育体系给你的一个个说教和结论是不是它物呢?你所处的社会里的传统思维路径是不是它物呢?
思想和智商无关,但和思维路径高度相关!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都见过钻牛角尖的人,这样的人受困于某种认知局限,只能依赖一种思维路径去运行思考,即使运行出的结果是错的,荒谬的,但依然不自知,不自觉。
即使你提醒他,他甚至也接受了,可是回去一做选择题,还是导出了和之前同样的结果,每次都一样,每次都在循环,于是我们说这种情况叫做:夜有千条路,天明还得卖豆腐。
看起来这个人好像是行为惯性很大,但是其本质就是思维路径被锁死了,只能依附于一种思维模型(它物),于是不断的在同一个游戏里同一个路径往同一个坑里不停的跳,就仿佛那个坑有吸引力一样。
这样的事情,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历史都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中国没有历史,只有历史的循环"的原因,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路径被农业文明的单一思维路径锁死了,于是历史总是重演,直到1860年代新的思维路径以坚船利炮的方式强行输入。
好了,独立既然是不依附,那么不依附也意味着不预设立场。生活里绝大多数时刻,我们都是“律师”。我们像律师一样首先预设立场,然后寻找证据为自己的立场辩护,而一个真正理性的人应该是:先收集证据然后归纳出结论,而且始终对结论始终保持怀疑,因为归纳总结出的是经验,而非"真理"。
于是有的时候你会发现,现实生活里,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所谓的"真理越辩越明"这种事情的发生。因为我们是个仁义礼智信的民族,我们讲的是"礼"而不是"理",“礼”讲究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立场,不是"是非"或终极拷问,于是在中国任何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接受过所谓"理性"的系统的思维训练,我们所有的争论都是立场之争,只是为了吵架吵的更大声,把立场包装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举个例子:
比如我说:"大师的这个作品不太好,有失以往水准",
有朋友回复我:大师的这个作品再差,水平也比你高,你逼逼什么?而且你知道大师的人品有多好吗?他家养的小狗有多可爱吗?
好吧,我只想就事论事的讨论具体作品的问题好吗?为什么要扯人品和小狗?
其实这里的预设立场是:我特么都那么崇拜大师了,你批评大师,就是自认为水平比我高,而我不认为你水平比我高。于是攻击系统开始运作。
所以,我们在立场的对立之下永远不可能有理性的讨论,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回复俩字:呵呵。
好了,说完了什么是独立,我们说说什么是思考?
人人都会思考,也没有一个正常心智的人会承认自己不会思考。
思考和学历和是否受教育都没有关系,思考是出厂预装的,就像你买来的苹果手机不用装操作系统,马上就可以开机,但想要更多功能,必须要到App Store下载一样,其实后天的教育只实现对它开发和升级。
那么问题来了:思考是对现实里光怪陆离的种种现象、种种事件的总结和学习吗?
如果是,那么有学习能力的动物算不算会思考?
那么思考的意义是为了产出知识吗?
而这些知识将我们导出至哪里?
比如:有一次我在朋友圈的一篇报导的后面,讨论俏江南的张兰的故事,我们聊资本市场和创业者的关系,聊创业时机和消费习惯的变迁投射到产品上的问题和机会。可是有一位小伙伴马上"安利"了一剂国学鸡汤,把整个事件总结为“德不配位”,请问这种总结是思考吗?
这种归纳和总结能够产出知识吗?
这究竟是思考?还是懒惰的不思考?这算不算妄图用一种简单粗陋的模型描绘一个复杂的事件呢?
如果是,这会不会是一次谬误归因?
好了,前面讲了那么多,那么究竟什么是思考呢?
首先,我认为思考的前提是 "我确认我不知道,同时对我已知道的表示怀疑。"
前文提到的国学粉就是希望能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解释,然后用这个解释的"锤子"锤遍全部现实的钉子。
其实人人都希望一劳永逸的解释,我们把这个叫做追求智慧,西方哲学家管这个叫追求终极,但是所谓的“终极解释”背后隐藏的BUG就是:"我全部都知道"。
人一旦落入里"我全知道"的坑里,就基本告别新知识了。因为在你的世界里,所有一切都可以解释,所以不再有任何发现新知的可能,于是你自觉不自觉的就会对这个解释系统、这个思想模型形成依赖,失去独立性。
其次,思考的本质是:"用思想拷问思想,就叫思考。"
好吧,先让我们扯的远一点。
现实中我们中国人喜欢用一个词来代表所有规律性的、本质性的、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这个词我们称之为:"道"。
我们有"道可道"的玄妙,也有茶道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朴实。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广义哲学,都可以称之为道。对于任何一种行业、一种生存方式、人群生态,人们都可以总结出"道" 。于是鱼有鱼道、虾有虾道,谈得来叫上道,入行叫出道。但是这种对事物和外部世界的直接的规律总结,其实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即便是没有文明化的非洲丛林里的原始部落,其内部一定也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就是说他们也会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模型和解释系统。反过来说任何的认知模型和解释系统,都可以称之为"道" ,于是有了武士道,甚至“味道”也没有什么不可,这其实就是一种对直观外部世界信息做出的直接反应,我们叫做"想"也可以叫做"琢磨",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思考"
而对思考的思考,就是反思广义思考这个过程本身,反思这个思考过程导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这个称之为:“狭义的思考”,或者说精密的思考。
再举个例子吧: 比如,西方精密哲学,自休谟以来的唯心主义就否定了因果关系,导出了"因果不成立"这样一个吓人的结论,一方面我对西哲就这一问题的精密严谨的论证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同时,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不烧香的佛教徒,我不停的在计算自己心理阴影的面积。
哲学家们说:因果关系不是外部世界的本质,因果是感官通道里的先验逻辑。也就是说:人不可能摆脱"因果逻辑"这个设定去认识这个外部世界。
什么叫做感官设定性呢?
还是用例子说明: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的声音,低于这个频率或高于这个频率的声音人都无法感知,我们耳朵的这个只能感知到大千世界中所有声音的一部分的局限,我们把它叫“感官设置”,也就是感官的设定性。
我们再用手机举个例子:你手机上的拍照软件是手机出厂时设置好的,手机里摄像头的感光器件,(你的感官器官)处在外部真实世界所有光源的覆盖之中,其中包括各种射线、光线、可见光、不可见光,而你手机里提前预设好的,嵌入式感光软件(感官通道),只对其中的人眼可见光的部分进行感应,(因为只有这部分对生成人眼可见的照片有用),从而忽略掉其他所有不可见光和不可见的射线,并仅仅把这些可见光的数据,传输到手机的中央处理器(大脑)由处理器生成可识别图像。你看,这个只能提炼出人眼可见光的提前设置好参数的软件就叫做"先验逻辑"。(感官的设定性)
人为什么要选择有预设性的有局限性的感官方式来认知世界呢?为什么人不能全然的认知这个世界呢?很简单,我们的大脑的运算能力是有限的,只能优先处理和生存息息相关的信息,这样的设定会使我们的反应速度加快,更有效率的判断,从而更有利于生存。
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真特么奇妙,这个宇宙竟然是可以被理解的!(请用河南话念)"。你看我们是多么幸运拥有一个能够理解万事万物的大脑,可是我们又是多么的悲哀和渺小,因为我们唯一的感官通道被设定为"求存"而非"求真", 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世界的"真相"
好吧,我们回到因果论不成立上来。研究发现儿童的心理活动,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目的,一个是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关系,比如一个孩子看到汽车没有油了停了下来,他会认为汽车是饿了或累了,总之是有目的的。同样,一个孩子在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会对电灯对开关非常感兴趣,他会对开关和光源电灯的因果关系非常着迷。
这说明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后天通过学习和教育习得的因果逻辑,其实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这个神奇的器官,其中有许多的嵌入式软件,而其中的一个就叫因果关系。不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本真是因果的,而是因为我们必须要通过因果这个方式去理解世界,要戴着这么一副因果的墨镜来看世界,因为这个有色眼镜是出厂设置,你出生一睁眼就是带着的,所以你永远不会感知到这幅有色眼镜的存在,于是你认为世界是因果的有色眼镜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老岳你楼歪了好不好,不是说用思想拷问思想吗?怎么讲到因果论不成立的哲学话题了?
其实我的表述能力实在有限,我只能用这个因果论不成立的反思过程来举例,来比喻,说明什么是: 用思想拷问思想。也就是说:当我们使用感官工具或思想这个软件,来运算加工信息并输出结果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保持怀疑,并且要拷问和检验得出结论的这个思想软件,这个感官工具,这个思想模型本身对不对?甚至还要去检验我们拷问和检验的思想是不是也有问题?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这个是思考,独立思考的结果,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独立的,不依附的⋯⋯
总之独立思考是:不但关心答案,更关心答案是如何产生的! 蒙汗岳 2016.04.14
岳蒙其他文章请点击链接查看: 【蒙汉岳】设计魔鬼经济学之 免费设计与设计师天职: 【蒙汉岳】从练手到修心(浅谈手绘和设计的关系): 【蒙汉岳】园丁与花匠的故事--关于13年成都酒店设计年会的小记: 【蒙汉岳】设计公司和施工方打交道过程中的那些坑爹的“坑” 防坑利器:. 【蒙汉岳】关于设计管理——解读小设计公司如何做管理,扫盲贴: 【蒙汉岳】把自己忽悠成优秀设计师必须要收集的7颗龙珠: 【蒙汉岳】装逼心理学之《凡勃伦效应》 【蒙汉岳】侘寂之美的故事 【蒙汉岳】疯人院和品味 【蒙汉岳】我眼中的中日审美区别 【蒙汉岳】你,真的会抄吗? 【蒙汉岳】去你妈的 “社交” 【蒙汉岳】设计管理之项目篇 【蒙汉岳】所有的故事里都有鬼 【蒙汉岳】设计在热闹和门道之间 【蒙汉岳】设计公司和风口上的猪 【蒙汉岳】室内设计师就是猜心的小婊砸 【蒙汉岳】设计公司怎样做传播?带你解读戴昆的设计营销 【蒙汉岳】酒店设计?开什么玩笑,以后还有酒店吗? 【蒙汉岳】你,有机会定义未来的设计公司应有的样子 【蒙汉岳】CES-补刀 我又很不要脸的去美国爱国了 【蒙汉岳】CES-补刀 吐槽那些难看的展厅设计 【蒙汉岳】我想做一家这样的公司,来吧,让我们一起! 【蒙汉岳】为什么设计师是苦逼、忙逼?怎样才能变得牛... 【蒙汉岳】如何把设计思维从A杯打造到E杯 【蒙汉岳】设计公司能不能没有管理? 【蒙汉岳】成象seo反水:大起底小设计公司网络营销 【蒙汉岳】教你抱大师大腿的正确姿势 【蒙汉岳】为什么你在二三线城市很难成为设计大师 【蒙汉岳】我:一个二逼文科生的众筹故事 【蒙汉岳】室内设计就是把时间卖成奢侈品的“生意” 【蒙汉岳】《虚拟物种》——蒙汉岳马蹄八周年演讲 【蒙汉岳】想get设计公司的管理能力吗?快干了这碗蒙汉岳! 【蒙汉岳】为什么简洁是美的? 【蒙汉岳】真正了不起的设计师——邓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