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文请关注:美学之外 (打破美学边界,自由目染,美学之外是一个视觉化与感官化的原创阵地)
日本熊本地震,愿逝者安息,幸者珍惜。
日本人的审美观里,常常流露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以及佛教中诸行无常的想法。但是由于时代气氛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美意识也不尽相同。
日本重要的三个审美意识:“物哀,幽玄,诧寂”。
物哀:叹于物。触景生情,传说中的性情中人。就像《紫文要领》所说的:懂得事物的情致。
幽玄:感于心。“境生象外”,超然而朦胧的美,也是一种朦胧而暧昧的美。
诧寂:寻本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物渐渐被剥落其表象,流露其本质,而这些被留下来的东西是美好的,所谓余韵无穷。
通俗的区别是 A看着她,欣赏着,突然幽幽地叹息了一声:这么美的美人,可惜最后还是要红颜白骨,就如这草上的露,在天亮前终要消亡,天道无常啊,让我且去抄抄经。 这叫物哀。
B看着她,欣赏着,突觉:秋月映露珠,草上美人来,朦胧中看不清她的脸,正如人生在世无法可以左右美景何时收,何时展。但美人走后的寂寥秋声,才更悦我心哉。这叫幽玄。
C根本不看美人,看的是美人脚下那根已经枯了的草。心想,达摩祖师当日一苇渡江,今日凡人也把一苇踏于足下,可见本来无一物。然后风动了,草也动了,露珠将落未落之际,然后微微一笑。 这叫侘寂。
近些年,我们经常学习日本设计,殊不知起源于中国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渐,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物哀,幽玄,诧寂作为审美意识不仅影响日本文化,更多地被日本已有的情感基调、世界观、价值观所浸染,融入了日常的文化实践中,已转变为日本人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智慧,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审美趣味。
其影响有:绘画(浮世绘),园林(枯山水),文学(川端康成等),空间建筑(负建筑),工艺(器物),花艺,茶道,等等。
浮世绘 浮世绘浮世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