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90075403 于 2017-2-28 17:57 编辑
一、首先,我们要明确,场所设计的目标是符合所有空间使用者的需求的。我们从提出的三个问题开始介入思考:1、何为人性化?2、人与空间的关系是什么?3、人类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这三个问题作为我们对人性化设计探讨的引导,关于“人”的研究很有意思,涉及到人类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等,有兴趣的我们以后可以展开讨论,这里不多说了。
二、接下来我们从研究人开始。
WHY 为什么分析人、研究人?我认为这是我们做好空间设计的基础。
HOW 怎么样分析人、研究人?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讨论的问题。
分析人、研究人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数据基础上,怎么样得到这些数据,也就是如何收集有益于空间设计的信息呢?
1、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空间使用者不是我们自己,他们的工作、生活都可能与我们存在差异,与我们有不同的价值观,所有的这些不同之处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当我们向使用者提出问题之后还忽视他们告知的信息。比如使用者提出关于噪音的问题,那我们应该在设计中有一些关于噪音系统的改进方案。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时,高于35分贝的声音,人们的血压会上升,心跳频率会加速。)
2、分析的开始是明确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信息?
我把"人"分为内和外两个因素。
内:性格习惯、兴趣爱好、文化素养等;
外:人口数量和成员、年龄、职业、身高体重、健康状况等。
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需要去分析每一个点在设计中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机会,以及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例如:"身高体重"等外形因素,就需要我们研究人机工程学,什么样的操作空间和尺度最适合使用者。
再如:对成员中儿童的分析。婴儿期的居住环境中含有丰富的物体和色彩有利于他们的认知发展;3岁开始,有独立房间的孩子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样独立的空间有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想法。8-12岁的孩子特别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以满足他们对隐私的需求。(这些是共性的研究,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具体个案分析。)
其它点也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具体一一分析,这里也不多说了。
另外哪些因素会影响空间的功能划分、动线安排,风格定位等,也需要我们针对相应的点去分析。
三、接下来我们需要研究人所处的环境因素。
分为:
自然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等。
人工环境:
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邻里关系等等。
这些因素影响我们对景观的设计,空气、取暖等设备的考虑等等,这些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忽视。
所有以上的内容我把它叫做拆分分析法,它是独立的一项项进行分析,这样容易断章取义,具有片面性。它需要和模拟分析法结合。模拟分析法就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生活,连成一个生活化的场景。比如我们需要知道使用者每天确实做了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推测出在他们的生活空间中需要做什么工作。(基本原则是:人们在空间中需要完成哪些事,还需要知道他们能否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得到满足(生理和心理上)。)
以上这些信息大部分我们是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问的方式取得的。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业主不会把所有我们需要得到的信息准确的告知我们,这就需要我们推测、模拟,并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四、另外还有些需要我们日常积累的有关人性化设计的点。
按空间功能划分: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餐厅等等;
按各类空间的家具分为:坐、卧、台、储等等;
按空间使用者分为:儿童、中青年、老年、男女等
按设备分为:
光(视觉),照明
风(触觉),空气设备
味(嗅觉),排污、空气
声(听觉),除噪隔音
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回到我们关于"人"的研究,需要我们确保人们需要拥有的住宅与理想中的家相似,让居住者身体放松、心理舒适。满足使用者的生理需求是基本目标,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才是终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