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当山居时代来临之际,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当老套的低设计含量、高建造成本、大生态破坏的“推平式”建设模式,还在蚕食我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我司近期完成的“从化温泉高尔夫花园”项目是一个山地型社区,我们就此类型开发项目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包括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建造成本与居住舒适度、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等方面,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项目概况与场地分析 本项目位于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从化市温泉镇风景区,区域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平衡,用地东临105国道,南接温泉高尔夫球场,西有茂密的原生态丛林,西北角是静静流淌的流溪河,北面就是静溢祥和的温泉小镇商业街。基地除了东面及东北角临市政道路外,其它界面自然景观优越,视线良好,日照充分。 用地内沟壑纵横,整体呈现高台形态,地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大部分用地为陡坡、深沟,难以利用,但如果处理得当,可变废为宝,为景观添色。南、西、西北景观资源优越,北向远景优美,近景则有几栋较为破旧的房屋影响视线。从房地产开发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用地适宜进行低强度开发的高端住宅区建设。 二、总平面规划 我们始终认为,用地内外不可多得的原生态植被,是项目拥有的巨大无形财富,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这笔财富,是包括开发商、规划设计师以及景观设计师在内各主体的共同责任,也是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制定了项目开发的总体思路——适度开发、充分利用、有力保护、力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平衡的最大化。 1、规划设计理念 (1)了解影响山地建筑的各自然因素,归纳地质地形、水文、植被对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对接地形态、形体表现以及空间组织的各种模式进行分析。 (3)从山地建筑与山地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山地景观的环境原生性、视景独特性、生态脆弱性和情感认同性。 (4)归纳山地交通的特点、寻求车行交通、步行交通与山地环境,山地建筑结合的可能。 (5)在山地工程技术方面,从防灾、结构稳定、土方平衡等要求出发,研讨绿化、水文组织、边坡稳定及建筑防水的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基于项目所在地块的城市区域位置及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我们设想将城市化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因素有机整合起来,提出“打造自然闲逸的原生态山地社区生活”的家居理念,人与景和谐共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叠嶂山峦与重重屋影,就像乐谱里的音符,谱写着山居生活的优美篇章。 2、景观规划 落实开发与保护的总体思路,结合景观资源与用地状况,我们在地块核心区域设置了纵横十字型两条主景观轴,并在轴线上设置一个社区中心景观区(开放型),两个组团中心区(半开放型),在用地西侧,利用地势,在社区与原生态植被之间形成一个带状湖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缓冲器。形成了“一带二轴三中心”的规划结构。轴线的设置,不但把区域内外的景观资源统一起来,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秩序,即景观资源由开放-半开放-半私密-私密逐级过渡。 在规划布置过程中,严格控制建筑间距,精心设计围墙,把宅间路当成景观资源当中的线性因素,结合蜿蜒展开的山路特点,间或设置放大的景观节点,穿行其中就有如欣赏一幅宁静的山水画。 在建筑景观控制上,我们设想的理想状态是:穿行在山间小路上,郁郁葱葱树丛中跳跃着尺度宜人、精雕细琢的小房屋,就犹如撒落在自然环境中的雕塑品——纯净而富有个性;同时,建筑依山就势,重重叠叠檐口线与起伏的山脊线相映成趣,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城镇的天际线。 3、交通组织 山地形态复杂,特征明显,地势落差大,所以必须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主干道不必太宽,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即可。次干道结合地形及建筑组群,自由拓展,灵活运用“之字路”、“半边街”、“爬山街”等多种形式体现山地住宅特色,形成多层次、活泼、有机的道路网络结构,使道路即是交通的动脉,又形成不断延伸的观景线,使视线层层变化又串联一体,呈现多种类型的景色。蜿蜒的街道空间,以建筑体块为媒介,空间上上下左右相互穿插,连续渗透,使街景逐次展开,空间有抑有扬,体位出亲切和趣味来。步行系统在细部处理上保持山地特征,以视线联系的多样兴趣,减弱因地形坡度带来的疲劳感,成为居民散步、健身和赏景的情趣之径。 4、建筑布局 规划设计中结合不同地段的坡度起伏特征及地质条件,自由灵活进行布局,将多层建筑布置在较平缓地带(或通过半地下车库改造成较平整地带),而较低的别墅类建筑布置在山坡、台地上,可以降低造价,方便施工,减轻交通负荷,利于景观资源合理分配。坡度较大的地带开辟不同高差的相邻道路,充分利用地形的具体条件,采用错层、跌落、筑台、退台,爬坡、吊脚、架空等多种手法设计建筑单体,利用建筑屋顶布置绿化形成观景露台,使不用建筑用户均能享受不同形式的私家花园,让建筑与原有自然地形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在充分研究别墅特有的空间需要的前提下,结合现有地形加以优化改造,以求取得理想的别墅形态。在入口部位形成私家前院花园,扩大坡地别墅的室外活动空间。室内部分则考虑业主的生活需求,形成不同的生活功能区。为整体而设计,通过这些原生态材质,毛石,玻璃,木材,钢的应用,使建筑彰显自然,朴素,高品质,使其成为高品质,个性化居所。建筑可见的和不可见部分因环境而共生,相互融合,通过环境建筑群体更加和谐统一。别墅建筑通过大面积实体墙板和通空玻璃的灵活运用,结合朝向,景观,功能的需求,形成丰富多变的室内外空间和建筑体量。外墙材质以玻璃、轻钢、木、石等为主,配合平台、架空、吊脚等建筑形式,整体感觉轻盈、飘逸、舒展、大气。 三、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因地而生”是所有单体设计的刚领性原则,单体设计从剖面设计开始,场地的因素贯穿始末,不同的场地条件,就衍生出不同的入口关系、标高关系、看与被看的关系。视线是剖面设计另一个重要的依据,我们力求每个户型都能越过前排房屋的视线遮挡,欣赏前方峰峦叠翠的美景。 在造型设计上,我们控制所有建筑的尺寸,以适宜的体量轻柔地介入到自然景观当中。体量简洁,繁简得当,注重细部推敲和材料的应用,力求体现出都市建筑的美感:精致而富有设计感,与自然和谐但不失自我。 本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证明我们开始拟定的策略是正确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策略,不仅使得项目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色,还大大降低了在景观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顺应山势(等高线)布置建筑,既有利于交通道路的组织,也有利于保留原有山体状态。另外,建筑能否契合地形进行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处理得当,不仅能有效减少对地势的改造,降低开发成本,还能大大地提高房屋的舒适度。 当环境危机正步步逼近我们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业已脆弱的生态环境。虽然我们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阻力,只要我们怀有不断创新的渴望,就总能突破固有观念,找到解决之道,创造美好的生活。 P1
P2
P3
P4
P5
P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