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后,日本第一批住宅空间就已经面临需要翻新的问题了。那时候,日本住宅空间的寿命仅仅在15~25年。翻新的成本高,且改造的难度大是日本居住者面临的两大困境。
这是由于早期日本的住宅空间,在未成熟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下,房屋的质量和在满足居住者个性化需求上差强人意。而且日本的国民当时并未正视社会经济泡沫一触即破、老龄化少子化现象等。房屋在功能上的表现十分原始。
当时的日本房开商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思考,他们提出住宅空间应满足两个基本原则:①满足居住者长久使用;②满足居住空间的变动需求。
当然,社会经济正抬头,商品数量爆炸,日本国民虽然已经意识到问题正在不久的未来摇曳,只是许多人依旧愿意沉醉在灯红酒绿富饶梦想中。日本家庭的居住面积逐年抬头,即便如此,居住的空间增长势头也远远追不上国民的生活用品数量增长。
以人为本設計生活
MUJI的创始人堤清二是为数不多清醒的人,这也是他在1980年提出打造“没有品牌的品牌”的初衷。
一个精选材质(目的是长久使用)、简化包装(摒弃华饰的設計理念)、打造生活“容器”(关注收纳而非消费)的品牌就此诞生。与設計師“田中光一”联手后,MUJI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将追求事物本质、摒弃繁杂的設計風格发挥到了极致。
田中光一与他的平面設計作品
将“收纳”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的MUJI认为:生活的基本整理、收纳目的是为了营造出舒适的空间,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居住者主动思考如何在一个空间生活。衡量生活品质的尺度应从居住者自身的感觉出发,这就需要其与空间内的物品发生关系。他们也开始向社会传递“这样就好”的生活主张。
与此同时,MUJI也开始思考“收纳”居住者生活的最初的“容器”是什么?2002年,MUJI就开始将产品設計的目光放入了更为“形而上”的日常之中,而承载一切日常的“容器”无疑是那个被我们称之为“家”的空间。通过22年来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杂物的設計,所沉淀的哲学理念,MUJI开始放胆設計人的生活。
收纳人生的容器
2004年MUJI的年度产品的关键词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