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份特别的任务书
X美术馆由两位90后创立,以年轻视角聚焦新生代艺术家及多元文化。新馆选址在北京新晋「网红园区」朗园Station里的一座老仓库,任务书要求,新馆空间既要满足正常展览需求,也要具备举办各类活动的灵活性和便于视觉传播的「场景感」。除展厅外,馆内还要设置可独立对外经营的艺术商店、咖啡店及餐厅。创始人对新馆建筑的定位是「一处很酷的、能容纳各种可能性的综合生活方式场地(lifestyle space)」。
▽美术馆外观保留历次改造痕迹© 刘松恺
馆方在任务书中体现的强烈介入当下、探索未来的意愿颇为特别。过去三十年来,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美术馆行业早已将自身定位从「对观众单向输出」变为「与观众双向互动」,美术馆建筑也从严肃自矜向生动开放转变。X美术馆新馆的选址和定位显然希望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艺术机构推入更为日常的大众休闲文化生活和网络传播行为之中。这种对「时兴」的无保留拥抱,让项目在设计伊始便带上一抹波普式的批判气质。
▽外立面设计令美术馆融入园区的潮流氛围© 杨天周
02
一栋历经改造的老仓库
馆址所在的红砖建筑原为北京纺织仓库的十号库房,始建于1960年代,用于储藏棉花等计划经济时代的战略物资。此后几经修葺,至2018年时遭遇大改,原建筑几近拆光,仅留下红砖外墙。该次改造中,外立面窗洞均被封堵,库内新建起拥有巨大桁架采光屋面的钢结构「房中房」,并利用新老墙体间的夹层作为设备管线空腔。「房中房」内又新建一座混凝土架空平台作为功能空间,通过两道连桥与一条新建户外疏散坡道连接。
▽北京纺织仓库旧照© 朗园STATION
▽2018年改造后的基地© 不也设计工作室
我们介入项目时,面对的便是上述被大刀阔斧改造、混杂着不同时代痕迹的基地,而整个园区里还有大量更为激进的更新案例。一方面,所剩无几的原始建筑减轻了我们面对工业遗存时的历史保护压力;另一方面,从成本、可持续性和诚实性角度出发,我们又希望能尽量保留过往历次改造的成果。
▽室内概览© 刘松恺
03
造谷
我们的设计从剖面开始。前次改造导致基地立面无窗、仅以极具纪念性的桁架天窗采光,再结合仓库的线性体量和端部出入口,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山谷」意向。因占满室内的混凝土平台不符合展厅层高要求,还阻挡了一层的自然采光及访客感知仓库尺度,我们决定将其拆除,并保留其余过往改造成果,然后贴室内两侧长边墙面设置新的展厅等功能体块,将仓库中央留成一条通高的线性空间——「谷」。「谷」既是主要动线路径,也可用作展览空间。这样既能让一、二层同时利用天光,直观呈现出13米净高的冲击力,也方便各展厅独立管理,还可继续利用前次改造遗留的管线空腔解决新体块内的机电需求。
▽设计策略剖面示意© 不也设计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