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lshi789 于 2012-11-23 19:29 编辑
香港志莲净苑始建于1938年。创辨人苇庵法师原拟建造一所传统式庵堂,供专心出家的女尼于此安身立命。其时适逢二战爆发日本侵华,国内移民大量涌至,当时主持决定将其改作安老、教育、社会福利用途,故决定暂时挌置建寺计划,致力于教育及福利服务。
志莲净苑在1948年开办义学,为附近贫穷的失学儿童提供教育机会;1957年开办非政府资助的不牟利慈幼院及安老院,收容无依无靠的孤儿及老人。随着香港经济改善,逐步取消了孤儿院服务,但继续维持中学、小学、幼儿园及护老安老院服务。1991年,志莲净苑将原有之安老院重建为护理安老院,第一期工程于1993年底建成,设有宿位184个,第二期工程于1995年底完成,当时宿位为284个。而至1999年12月,宿位增至318个。现在志莲净苑建有全港最大的护理安老院,可容纳350位长者。
志莲净苑现有佛学、哲学、建筑及艺术等藏书4万余册,可供公众人士查阅,并提供咨询服务。该寺常年开办佛学夜校教育,设四年制佛学和哲学文凭,还开办有技能训练中心。
志莲净苑和其它的寺庙不同,不许参观者和香客、信徒在寺内烧香、大声喧哗;也不为人做佛事。志莲净苑过去不对外开放,1998年1月6日起方对外开放。
1980年代港府重新规划九龙钻石山区,1989年开始规划重建志莲净苑,志莲净苑占地18万平方米,邀请了中国内地及日本香港专家设计,决定以唐式木构古建筑重建佛寺。1993年志莲净苑发起“一人一瓦”筹款行动,两年间30多万块瓦片在市民踊跃支持下全部认捐。1995年进行重建工程,10个月时间寺庙殿堂建筑完成;1998年1月志莲净苑佛像开光。
志莲净苑属全木结构仿唐佛寺建筑,面积约30,000多平方公呎,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精粹,融礼佛、文化推广及旅游于一体,现已成为香港佛寺建筑的一大新亮点。
志莲净苑布局层次分明,依山势而建,主体与单体建筑沿中轴线作主次分布,主要殿堂皆位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则有附属殿堂,呈四合院格局,成为“三进三重门一院”的布局。南面为山门,四周有回廊环抱。整个建筑群按中轴对称,东边有回游式山水园景,曲经通幽;西边有唐式枯木水庭,禅味盎然。
志莲净苑首进是四个莲池,暗喻寺庙净土无染。左右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天王殿,殿中供奉天冠弥勒佛、韦陀及四大天王。
二进建筑群是全寺中心,大雄殿庄严浑厚,供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迦叶尊者及阿难尊者,两旁配观音殿、药师殿。
三进为藏经阁和法堂。寺院东北面高地,矗立着一座楼高七层的万佛宝塔。
志莲净苑的设计,依照敦煌壁画第172窟所绘画的西方净土经变图,及中、日现存唐代寺院建筑物揉合而成,为国内、香港及日本设计家的精心杰作。
整个建筑物完全按照唐式建筑设计,以唐式建筑的屋顶坡度和缓为主,站近殿前,看到屋砃翘出,亦突出了斗拱艺术的独特造型及作用,斗拱主要将屋顶的重力移至殿堂内的支柱,稳固支柱承托力,最重要是屋角斗拱,用一百零八块木材制成。
现在看到志莲净苑这些仿唐建筑,多带有些许“西化”味道。尤其是金属灯具及其装饰,既有古代韵味,又具现代工艺。而整个寺院内的木窗设计独特,其窗内木条以菱型摆放,据说既能阻隔雨水的进入,却无损凉风入内。
为配合志莲净苑的古朴设计,其庭院中种植了不少百年古树,其中两棵二千年树龄的古罗汉松由湖南移植而至。
重现千年古唐建筑的香港志莲净苑历经20载,耗资7亿元。据说,参与志莲净苑重建的建筑师皆尽义务,不收取分文工酬。
纵观志莲净苑事迹,该寺似乎与香港艺人有着不解之缘。例举网上搜到的信息可见一斑。
志莲净苑主殿前四个莲池,是由香港著名艺人谭咏麟及梅艳芳捐建的,暗喻寺庙净土无染。
志莲净苑和其它的寺庙不同,不许参观者和香客、信徒在寺内烧香、大声喧哗。也不为人做佛事,但有一个例外,其曾为梅艳芳做过佛事,因为当年筹建志莲净苑时,梅艳芳曾义演筹款为志莲净苑作出了很大贡献。
香港已故著名艺人张国荣遗体在2003年4月8日下午火化后,其骨灰曾暂时安放志莲静苑。
香港著名艺人刘德华与相识20年而婚的秘密女友朱丽倩,曾经到志莲净苑联名捐助一万元放生。
|